关于开展寒暑假协同育人工作方案
在寒暑假期间,逊克县关工委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特制定寒暑假假期协同育人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是强化家校沟通,提升家长教育意识和能力,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紧密配合。
二是 整合社会资源,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寒暑假。
二、工作内容
(一)家校合作
一是召开家长会。放假前各学校组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学校寒暑假工作安排,强调假期安全教育,包括防溺水、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假期生活,如制定作息时间表、规划学习与娱乐时间等;分享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引导家长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加强亲子沟通与陪伴。
二是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立的班级家长群,及时发布学校通知、假期活动安排、安全教育提示等信息;鼓励家长在群里分享孩子假期生活点滴,交流教育经验和困惑,教师定期给予回复和指导。
三是开展家访活动。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如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学生等;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和成长状况,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二)社会实践
一是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学校联合社区,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区服务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志愿者行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是开展研学旅行。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学目的地和主题,如历史文化遗址、科技馆、博物馆、自然风景区等;让学生在旅行中学习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是 提供社会实践资源。学校积极联系社会各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如企业参观、职业体验、公益讲座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明确未来职业方向。
(三)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
一是安全教育。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线上安全教育课程、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涵盖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提醒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确保孩子假期安全。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各级关工组织和学校要关注学生假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线上心理健康讲座、县关工委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另外,各学校要在公众号里辟建心理辅导栏目,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
(四)学习与成长
一是制定假期学习计划。各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假期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有益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二是开展线上学习指导。教师要利用网络平台,定期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习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线上学习交流活动,分享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是培养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绘画、书法、音乐、体育等;参加各类兴趣班或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放假前一周)
一是学校制定寒暑假假期协同育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步骤。
二是各学校 召开教师会议,传达工作方案,部署工作任务,明确教师职责。
三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工作方案,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
四是联系社区、社会机构等,协商合作事宜,确定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安排。
(二)实施阶段(放假期间)
一是按照学校制定的协同育人工作方案,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教师定期通过线上平台与家长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假期生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是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认真履行监护责任,合理安排孩子假期生活,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习活动。
三是社区和社会机构按照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和资源,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三)总结阶段(开学后第一周)
一是教师对学生假期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撰写家访报告和学生假期表现总结报告。
二是收集家长和学生对假期协同育人工作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工作进行反思和改进。
三是学校召开总结会议,对假期协同育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家长和学生。
四是整理工作资料,形成工作档案,为今后的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工作保障
一是 组织保障。成立假期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和家长代表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规范工作流程和要求;建立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家长和社会机构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暑假假期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如社会实践活动费用、线上学习平台建设费用、安全教育宣传费用等。
四是安全保障。高度重视学生假期安全工作,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他集体活动时,提前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措施落实,确保学生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