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并举
让校园文化“活”起来
—逊克县教育关工委“五老”助力传承红色基因札记
在逊克县的中小学校园里,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校园文化的创新正以独特的方式交织融合。而在这其中,“五老”群体的积极参与,为红色教育注入了深厚的力量。他们以丰富的经历和感人的故事,助力校园文化建设,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五老”助力,红色教育更接地气
逊克县教育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群体的独特优势,邀请他们走进校园,通过讲述亲身经历、分享革命故事,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真实。91岁的“五老”郑武清被邀请到实验小学讲述党的奋斗历程,老战士张庆礼被邀请到民族中学与学生一起分享战场上的峥嵘岁月,老教师刘桂芝与乡村师生一起分享从事教育事业的初心与坚守,老模范高华刚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向学生传递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鲜活的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红色精神的伟大,也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五老”群体的参与,不仅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也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他们的言传身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激励同学们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二、创新形式,红色文化鲜活实用
在“五老”群体的助力下,逊克县中小学关工组织积极探索红色教育的创新形式,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民族小学关工小组组织学生与“五老”共同参与红色主题网上“云参观”、“云游”红色基地,实验小学关工小组组织学生微电影拍摄,第三小学关工小组组织本校学生与四川彝族小学红色资源“云分享共成长”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了红色精神。此外,学校还通过红色歌曲合唱、红色书画展等形式,将红色元素融入艺术教育,让红色文化在校园中“活”起来。同时,学校还实地到逊克县边疆村第一个建立秘密党支部的旧居实地参观学习,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五老”的讲述,开发红色教育文旅体验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辛与伟大。这种创新形式,不仅增强了红色教育的吸引力,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红色精神的理解。
三、红色文化,与校园生活深度融合
逊克县关工委与教育关工委每年初都对红色文化进校园做出周密安排,将红色文化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深度融合,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学校关工小组和“五老”的指导下,组织各年级开展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体验、乡村农耕文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红色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学校还通过红色主题的文化体育竞赛、网上读书“云展示”、“云分享”等活动,将红色文化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教育。这种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让红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逊克县中小学在“五老”群体的助力下,通过传承与创新,让红色基因在校园文化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活”起来的校园文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未来,逊克县教育关工委将继续发挥“五老”作用,不断探索红色教育的创新路径,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逊克县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