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name="baidu-site-verification" content="codeva-JmsO3zX3h1" />

逊克县关工委 召开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会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1日16:31:39 628次浏览
逊克县关工委 召开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会

逊克县关工委

召开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会

 

    4月11日在县关工委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县关工委全体驻会人员,教育关工委的常务主任、常务副主任和乡镇、社区关工委常务主任代表,有18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县关工委常务主任刘晓东主持。

    会议共进行四项内容。一是阐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刘晓东提出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教党组【2021】34号文件和教育部等十七部委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凝聚多方合力,以机制创新破解育人难题,以资源整合拓展育人空间,助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二是宣读了方案。由县关工委副主任、秘书长霍福增宣读了《逊克县关工委关于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方案》。三是讨论方案,做到“四个明确”。全体与会人员认真、详细地讨论了这个方案,大家达成了共识,认为该方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符合逊克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实际。第一是明确指导思想。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围绕“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乡村、学校、社区关工组织作用,构建“组织联建、资源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动”的协同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促进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二是明确工作目标。逊克县关工委家校社联动,“协同共育”工作的目标是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紧密结合乡村、学校、社区工作特点,通过开展家、校、社“协同共育”活动,推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构建“协同育人”新体系。具体目标是构建“集组织联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覆盖率达100%。建成覆盖城乡的“五老”工作室、儿童之家、社会实践基地等育人平台,推动家庭教育覆盖率提升至80%以上通过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降低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发生率,提升家长教育能力,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家长教育能力达标率提升至85%,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干预及时率达85%第三是明确“四项任务”。家庭的任务。各个学生的家长要在“五老”积极参与指导,协助社区举办家长学校,掌握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认真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深化“‘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讲好红色家风故事,引导青少年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工作机制。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乡村关工组织任务:重点对接“留守儿童”家庭,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摸排青少年底数,建立健全“精准”关爱帮扶措施;动员“五老”志愿者配合学校做好寒暑假期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关工组织的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常态化抓好主题教育、多样化抓好传统教育、实效化抓好法治教育;主导家长学校建设,强化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和师资支持,定期开展家校互动活动。社区关工组织的任务:配合教育部门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文明实践活动;重点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五失”青少年;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整合公益资源,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和开展文体活动。第四是明确组织领导。县关工委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关工委常务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常务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县教育局、民政局、县妇联、县团委等关工委成员单位负责人担任。下设办公室(设在关工委),办公室主任由县关工委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教育关工委常务主任担任,负责统筹协调、督导检查工作

最后会议总结,要求做到“四个落实”。县关工委常务主任、家校社“协同育人”领导小组组长刘晓东做了总结讲话。刘晓东要求乡村、学校、社区各级关工组织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抓住“协同育人”工作的重点,突出特点,创新“协同育人”工作亮点,要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推动本部门“协同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具体要做到人员落实、办公场所落实、典型落实和机制落实。

 

逊克县关工委: 辛广铭

 

 

 

上一条:逊克县关工委实验小学举办家长成长班《教子有方》读书会 下一条:网络架起民族团结教育桥 两地学子共观《彝海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