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name="baidu-site-verification" content="codeva-JmsO3zX3h1" />

2025年元旦:两个“关工人”的一天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4日08:36:06 351次浏览
2025年元旦:两个“关工人”的一天

2025元旦:两个“关工人”的一天

 

工作上的缘故,早在1985年刚到逊克县干岔乡参加工作时就认识河西村的治安员魏廷福。

一转眼,四十年过去了。如今,因为县关工委决定总结推广老魏的“五老工作室”经验做法,我和老魏通过几次电话,终因彼此双方都觉得电话沟通说不全面,还是见面沟通交流比较好。于是,我们不约而同的约定了见面时间:202511日,元旦。这真是缘份,当时约定的时候,双方都没有多想,只是说明天见面详细谈。

元旦这天,我早早的到单位拿上笔、本,驱车30多公里来到河西村。老魏家就在进村路南最边上,一进村就看到他家的温室养殖大棚。老魏养了40多头牛,正在院子里忙着整理草料。岁月象刀子一样,刻在他的脸上。年近七旬的魏廷福因为长年在户外干活,满是岁月的沧桑,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成了县内远近闻名的“五老”-老魏。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在村里做公益,退而不休,牵头成立了“老魏五老工作室”,村民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主动乐意提供帮助,长年服务村民群众。

看到我到了,老魏特别高兴,放下手中的活,热情的将我迎接到屋里。两个人自然而然的打开了话匣子,从八十年代参加村里工作开始聊起。

最高兴的事:为村里娃娃们讲红色村史。每逢节假日村里的娃娃们从县城上学返回村里,就是老魏最繁忙的时间。老魏早早的就把村里的图书阅览室、村史馆大门打开,烧上热开水,欢迎娃娃们来阅读、浏览。在村史馆听魏爷爷讲村里面的红色故事。孩子们高兴的问这问哪,魏爷爷高兴的合不上嘴。


最惦记的事:困难家庭生活和娃娃上学。村里有2户因为父母残疾,家庭生活拮据,娃娃上学挺困难。老魏就主动送衣服、送米面油,村里面也积极帮助解决2个孩子在乡里上学的食宿费用。村里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了,却因为母亲得了脑出血,造成生活困难,不想上大学了。老魏得知后,主动带头和村党支部一起号召党员干部群众为孩子捐款8000元,使孩子顺利上了大学。

最骄傲的事:为村里村民公正解决纠纷。老魏平常生活工作中经常讲“六尺巷”的故事,在村民矛盾调解中他也是这样做的。村里老张两口子生了5个儿子,2个在山东生活,3个在本村。因为互相攀比造成谁都不想养老人。老魏得知情况后,主动找本村的3个儿子沟通了解情况。得知是山东2个儿子因为距离远,长年不管父母生活,过年过节也不给父母寄点钱,不管不问。本村的3个儿子生气攀比。造成5个儿子不管老人的局面。老魏了解情况后,分别电话与山东的2个儿子沟通情况,讲明孝敬老人是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等情理,2个儿子答应每月分别给老人200元养老费。本村的3个儿子也在情理的感召下,同意每给老人200元养老费,一场老人与儿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妥善得到解决。

最想做的事:与村民一起发展经济致富。老魏爱看农业养殖技术方面的书,多年来一直坚持养牛搞副业。从十几年前的一头牛,发展到现在养殖40多头牛,搞起了冬季温室大棚养殖。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经发展到养牛户42户,全村牛存栏1800多头,户均增收8万余元。

 

下乡结束返回途中,老魏看似平凡却又打动人心的事迹,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刚刚发表的元旦新年致辞中振奋人心的话语: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上一条: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 下一条:创办“调解”工作室 致力于乡村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