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name="baidu-site-verification" content="codeva-JmsO3zX3h1" />

“五抓五强” 推动协同共育工作走深走实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30日09:24:10 136次浏览
“五抓五强” 推动协同共育工作走深走实

“五抓五强”

推动协同共育工作走深走实

 

城乡联动协同是解决城乡教育差异的最有效途径和办法,它能共享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解决留守生和困境生帮扶和管理的载体和平台。逊克县关工委采取“五抓五强”措施,推动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走深走实。

一、抓组织,强领导,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根基

加强领导,强化组织是做好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的基础。逊克县关工委加大了城乡联动协同共育的领导力度。具体做了四件事。一是成立领导组由一名专职负主任负责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并成立了由常务主任为组长,常务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主管协同共育工作的副主任为副组长,各乡镇关工委常务主任、教育关工委常务主任 为组员的领导组织,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全员参与共同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逊克县关工委2024年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保障措施和工作目标任务。三是签定协议。按照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格局要求,为了通过开展“城乡联动”活动,使教育关工委、乡镇关工委和“五老”积极参加的城乡联运协同育人各项活动推动城乡联动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乡镇关工委与教育局关工委、各学校关工小组与相应的各社区关工小组签订了协议书,从而明确在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四是建档立卡。各乡镇关工委对乡镇进城在校读书学生开展调查工作,建立基层读书学生档案,了解掌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教育局关工委建立农村进城读书在校学生档案,及时了解掌握学习生活情况,教育关工委通过关工委公文形式向农村学生所在乡镇关工委反应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通过建档立卡,掌握了全县在校生的基本情况。全县在校生5852人,困境生245人,留守生165人,既困境又留守的学生11人,全县有“五老”568人。

二、抓协调,强合作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实现“三联动”

充分发挥关工委协调议事的职能,调动各方力量进行合作,使城乡联动协调共育工作在全面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最大作用,逊克县关工委在开展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中实现“三联动”。逊克县关工委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查找了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一是“五老”随孩子进城,剩下的只能看家护院。二是工作对象少,农村土地流转,孩子随父母进城上学。三是农村青年土地流转后全都到外地打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采取“三联动”的方式解决:一是域内域外联动。逊克县克林镇远离县城、大部分孩子在伊春市、乌伊岭、汤旺河等地就近入学,为了让在外面上学的孩子都能得到关爱和管理,克林镇关工委常务主任商占恒经请示乡党委,得到党委的支持,根据孩子们上学所在地组织了伊春、乌伊岭、汤旺河三个关爱组,伊春由乡退休干部负责,乌伊岭和汤旺河两个组都是由退休教师负责,每个组都选一名“五老”和家长负责这些孩子在外地的学习、生活、教育等,有事能及时与学校、家长沟通,达到校内外共同联动的目的和关爱无盲区。二是城乡联动。农村孩子进城上学,农村“五老”随之走进社区,每个社区根据孩子所在学校,由农村“五老”与家长组成关爱小组,配合社区与学校管理上学的孩子。新鄂乡有50多个孩子在县城里上学,乡关工委经乡党委同意,由退休的乡妇女主任莫玉芬承担了校外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有事主动与乡关工委和学校、社区联系,两年来她做了不少工作。一名女学生孟美淑的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无人照顾,“五老”莫玉芬经常到女孩家问寒问暖,并把孩子父亲留给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费用放在班主任手中管理。三是网上网下联动。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使之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的有力平台。全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关爱微信工作群292个和微信公众号5个,县关工委、教育局、县政府等10个网站(网页)及时发布有关工作情况、信息,互相学习交流,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三联动”是城乡联动协同共育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抓帮扶,强救助,突出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重点

五老是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的主体,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留守困境儿童是城乡联动共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发挥“五老”的作用是做好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的基础。一是帮孩子圆梦的关工人。逊河镇“五老”李建国的热血里充满了爱,他见不得谁吃苦受罪,特别是少年儿童,从帮教到帮扶,处处彰显出一位爱心使者的风范。2019年,五老李建国为两名脑瘫患者,闫福友、闫福良家庭送去一桶油、一袋大米,500块钱。当年过春节送去200块钱。2020年二村有一个留守女童叫史欣雨600元钱,自此每年给他们600元,直到史欣雨家搬到外地后才终断了对史欣雨的帮扶。2022年下半年,他得知留守儿童张馨雅她和爷爷相依为命,至此开始每年给她500元。2023年中秋节的前一天,他径直走向商店,为15个留守儿童,每人买了一斤月饼来到学校,亲手送到每一位留守儿童手中。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开心的笑起来,有的同学放学后,背着李爷爷给的月饼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打电话,或发视频,告诉爸爸妈妈过节我有月饼吃了,是李爷爷给的。老李为孩子圆了吃月饼的团圆梦二是帮孩子圆上学梦的关工人。克林镇千山村李春成,母亲去世,父亲身体不好,没有生活收入,生活贫困,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没有条件到县里读书,克林镇关工委主任五老人员商占恒,到李春成家,问小春成想不想上学,小春成说做梦都想上学。于是他找到县关工委,为他解决了3000元的救助金。老商找到民政为其家庭解决了四口人的低保问题,并在第二年为其解决5000元住宿费又联系了学校,李春成圆了上学的梦三是帮孩子圆上大学梦的关工人奇克“五老”人员仲维吉资助杨雨菲同学。杨雨菲父亲是一条腿截肢的残疾人,母亲无工作打零工,家庭无固定收入,父母都50多岁了,2016年杨雨菲曾一度消极好几天没上学,“五老”人员仲维吉听说后,他来到杨雨菲家,问她想不想上大学,杨雨菲说做梦都想上大学,“五老”人员仲维吉斩钉截铁地说你明天上学吧。仲维吉从杨雨菲五年级即2016年开始资助至2023年,共八年时间,共资助资金6500元,杨雨菲考上大学了,上大学那天是“五老”仲维吉开车到孙吴送小雨菲上火车的。“五老”仲维吉为杨雨菲圆了大学梦。现在杨雨菲在宁夏理工就读,该生是学校学生会成员,杨雨菲经常进行义务支教,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追梦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孩子的梦是中华民族的梦,这些“五老”是帮助孩子实现梦想的人。三年来,逊克县的“五老”人员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资助350多人次,资助金额12万多元。

四、载体,强效果,推动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上水平

构筑载体,利用社区“五老”工作室的平台,借助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是推动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开展“大手拉小手红色经典诵读”主题活动2024年4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逊克县教育局关工委、逊克县老干部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了“大手拉小手  红色经典诵读”主题活动。逊克县关工委副主任辛广铭参加了活动。镇内三所小学关工小组选派了15名留守生和老干部服务中心的离退休党工委、老年大学党支部的领导和10名五老人员,共同诵读了“中华魂”为主题的毛泽东诗词、传家风清党风促政风党纪学习教育、红色经典故事、歌颂祖国、歌颂党,赞美家乡的作品《四季中国中国四季》、《唐诗里的中国》、《让我们手牵着手,一路同行》、《七彩逊克》、廉政主题诗歌《有一种力量叫清廉》、《永远跟党走》等7个篇目。五老和同学们大手牵小手,用感人至深、声情并茂的诵读形式,重温峥嵘岁月,让革命五老薪火代代相传。一首首经典诗歌,一席席中华美文,让与青少年同台诵读,与历史同行,感悟红色基因、砥砺理想信念,道出了满腔热忱的爱国情怀。二是家校共育,用爱护航。家庭教育不仅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奠基作用,还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开展家校共育活动、落实好协同育人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每个学校关工小组的重要工作。逊克实验小学关工小组在学校及各班主任的支持下,陆续深入各班级的家长会。重点以“起好头,收好尾”为突破口,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五老”教师曲娟全程参与。此次家长会的召开,帮助家长了解了学生的在校表现,老师家长之间互相交流教育经验。各位老师在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安全教育和身心成长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指导。凝聚产生力量,沟通创造成长。各学校关工小组紧密结合学校活动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五老”教师影响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 开展“三带”活动,提高协同共育水平。逊克县第三小学开展了“三带”活动。即“带”新兵,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带”家长,提升家教工作上水平“带”学生,培养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带”新兵,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就是校内外“五老”教师结合工作经验和专业特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在学校开展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中,五老教师主动担当师傅,热心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促进了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快速提升。“带”家长,提升家教工作上水平。逊克县第三小学农村学生较多,家长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校内外“五老”人员针对学校的特殊孩子,进行家访近百次之多,聚焦青少年成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中高低不同年段,举办《教育的方法》讲座3场,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孩子方法,全校440多位家长无一缺席,有的孩子父母全都来听讲座。通过“带”家长,达到了家校共育的目的,受到家长好评。“带”学生,培养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校内外“五老”人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积极参与各种讲座,“五老”人员线上线下的百种红色精神讲座,观看人数达3000多次,“五老”深入班级,带领学生学党史,“五老”为全校440多名孩子讲红色故事,讲红孩子的故事。通过多种形式的讲座,使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做一个对家庭、社会有责任感的小学生。年来,12所学校办家长成长班50多场次,受教育家长2600多人次。全县9个乡镇、12所学校、5个社区共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150多场次,受教育的“五老”、家长、学生9300多人次。

五、抓制度,强机制,推动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走深走实

建立工作制度可以更好提高工作效率。它可以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逊克县关工委开展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中建立了三项制度。一是学习制度。在坚持自学基础上每年每个乡镇、学校、社区集中学习二次。学习的内容是习总书记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关工工作的重要指示及市、省、国家关工委的网站上刊载的城乡联动协同共育的典型事迹。做到有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二是联席会议制度。各社区和社区所在的学校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城乡联动协同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工作交流制度。各社区、各学校、各乡镇每年召开一次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交流会。在工作交流中做到,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从而提高工作水平。
    逊克县的城乡联动协同共育工作在各级关工组织的带领下,在全体五老的努力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逊克县的“五老们正以火一样的热情奔走在城乡联动协同共育的路上!

逊克县关工委:辛广铭

 

上一条:逊克县两所关爱工作站(室)授揭牌仪式 下一条:逊克县胜利村技术员徐汉升养殖肉牛技术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