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五老”行动工作的要求和意见
2021.4.22
今年2月21日,党中央正式发布了2021年中央1号文件。标题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这是继2003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的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我们各级关工组织历来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助力活动的,所以说,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就是要把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发挥五老的助力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
一、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二、全面领会乡村振兴的主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产业振兴。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乡村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要整体谋划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人才振兴。习近平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文化振兴。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生态振兴。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通过“绿化”“美化”“规划”等措施,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让乡亲们都能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舒适环境中。
组织振兴。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
三、动员“五老”为乡村振兴做贡献(怎么做?从以下6个方面去做)
(一)做乡村振兴的宣传者。要利用关工组织的网站、刊物、组织“五老”宣讲团等方式,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实施规划,使各级关工组织,特别是县(市、区)乡村关工组织、乡村“五老”、乡村青少年懂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明确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找到关工工作的契合点,了解关工组织、五老、青少年应该怎样去做,动员广大“五老”和青少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县(市、区)关工委要成为“五老”参与乡村振兴的有力组织者,乡村关工组织要成为参与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者,乡村“五老”和青少年要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成为积极践行者。
(二)做产业振兴的引领者。从关工组织工作特点出发,组织广大“五老”,发挥政治、威望、经验优势,采取创办、领办、帮办、参与、指导等方式,发挥利用好当地禀赋,科学选准有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项目,帮助农村青年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综合发展,提高带动脱贫致富能力。继续开展好“学、育、奔”活动,协调老科协、农业农村、科技、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通过组织科技下乡、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科技培训和指导,着力提升农村青年致富本领,帮助农村青年靠劳动用科技创新创业。努力培养新一代讲政治、有理想、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专业人才。
(三)做精准扶贫的助力者。继续把关工组织和“五老”助力精准扶贫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把扶贫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青少年摆脱贫困。把帮扶弱势和特殊群体青少年做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做,谋划制定日常性帮扶措施,为弱势和特殊群体青少年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建立健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定期复查,落实帮扶责任,与贫困青少年结对帮扶,与失足青少年结对帮教,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帮扶机制,实现帮扶工作全覆盖、常态化。
(四)做关爱儿童的奉献者。组织动员广大“五老”和社会力量,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解除后顾之忧,助力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就地创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做好精神抚慰、心理疏导和困难救助工作。加强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建立形成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创新关爱保护方式,开展网上关爱救助活动,实行关工组织和“五老”与关爱对象在网上互动,以便捷快速方式落实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五)做乡风文明的倡导者。深入开展“五老”为家庭教育做榜样活动,大兴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之风。引导青少年做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移风易俗,传承时代新风的新时代好青年、好学生。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陋习。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强化农民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动员“五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坚持大手拉小手,广泛开展“四清二改一绿”整治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清洁卫生意识,逐步建立长效清洁机制,实现村庄环境明显提升,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做乡村治理的推动者。组织“五老”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努力探索创新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扩大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屯、学校活动成果。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帮助农村挖掘排查黑恶势力、村匪村霸、宗族恶势力及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和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线索,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帮助相关部门整治农村地下宗教活动,严禁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决防止邪教组织对农村基层组织渗透。充分发挥“五老”在调解邻里关系、化解民间纠纷、妥善处理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调解作用。积极参与服务型、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组织农村青年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