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工委“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激励更多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下简称“五老”)等老同志发挥优势和作用,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特制定本规划。
一、序言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关怀青少年,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关心、解决青少年的现实问题和迫切需求,帮助支持青少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和关工委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时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强调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强调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强调要弘扬“五老”精神,尊重“五老”,爱护“五老”,学习“五老”,重视发挥“五老”作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些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从政治方向、时代主题、使命任务、动力源泉、根本保证等方面,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关心下一代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全国各级关工委紧跟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步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国关工委与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五老”队伍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的意见》,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纷纷以党委政府、党委政府办公厅及组织部门文件印发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党对关工委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带动关工委建设的工作局面基本形成,党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遵循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特点规律,发挥“五老”队伍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发动100多万名“五老”常态化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辐射青少年2.8亿人次,建立关工委教育阵地36.7万个,唱响了传承红色基因主旋律,广大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深入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开展“十百千万”关爱行动先进典型表彰,66万名“五老”深入农村对口帮扶,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52万名,910万人次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得到关爱服务,募集助学资金102亿元。广大“五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五老”精神,贡献了“关工”力量。扎实推进“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开展法治教育报告76万场,70多万名“五老”参加重点群体青少年帮教工作,66万名“五老”参与涉及青少年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32万名“五老”常态化开展网吧义务监督活动,拓宽和加强青少年关爱保护力度,增强了青少年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创新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系列活动,发挥“五老”独特优势和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五年来,广大“五老”满腔热情地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全社会的尊敬和爱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关心下一代工作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新的机遇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阶段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关工委组织和“五老”的优势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部署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努力配合党委政府和司法机关履行好关工委法定职责,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打造更多青少年喜爱的品牌活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广阔平台,要继续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提升服务青少年的本领,形成开放、融合、共享社会化关爱教育模式。疫情防控常态化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主动适应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复杂经济社会环境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机制。同时,各地关工委在工作手段创新、“五老”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关心下一代工作体系不够完善,制度机制不够健全,改革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提升服务青少年的能力水平,切实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落实到关心下一代工作各领域、各环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和“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保持和增强关工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进关爱服务体系和关爱服务能力制度机制建设,实现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领导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体制机制,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关心下一代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推进和发展关心下一代事业,积极配合,主动作为,把党的决策部署变成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的自觉行动,帮助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全局工作助力添彩。
——坚持改革创新。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关心下一代工作全过程各领域,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改革创新。
——坚持整体和系统观念。注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系统建设,注重上下联动、区域联合,充分调动各级关工委积极性,推进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协同发展。
——坚持协同合作和联动。坚持党建带关建,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关工委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形成共同关爱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氛围。
(三)发展目标
到2035年,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对标对表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体系全面形成。广大“五老”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发挥,更加自觉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青少年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到2025年,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主要目标是: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所作出的战略部署,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创新发展。到2025年,关工委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关工委自身建设明显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留守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五育”并举,青少年全面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阵地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五老”精神在关心下一代的时代舞台上进一步彰显,创建和推出一批青少年喜爱的工作品牌,青少年更加健康成长、人生更加出彩。——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度、实效性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入脑入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进一步树立,进一步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广大“五老”的优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的服务体系 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好中国声音。老同志在助力乡村振兴、关爱帮扶、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中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弘扬“五老”精神,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
——“五老”队伍更加富有活力。“五老”参加关工委工作的渠道途径进一步拓宽,建立“五老”人才资源库,“五老”学习培训制度化常态化。素质优良、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结构合理、扎根乡土的“五老”队伍进一步强化,为中心工作助力、为全局工作添彩。
——网上关工委建设实现新突破。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更加有效发挥,网上平台活动参与量实现新突破,成为联系和组织青少年的重要臂膀、引导青少年的重要阵地、服务青少年的重要平台、关工委组织体系高效运转的重要载体。
——关工委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增强。关工委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引导各地出台加强关工委建设的意见,以制度建设促进关工委工作的规范化,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关工委组织建设实现纵深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坚强有力。
三、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持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工程”系列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一)坚持政治引领
1.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大学习、大宣讲、大宣传、大调研、大落实”活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引领关工委组织和广大“五老”前进的思想旗帜、精神动力,成为最嘹亮的主旋律、最振奋的精气神。扎实推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系列活动,用喜闻乐见、易学易懂的方式方法引导青少年学习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伟力。联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社中国搜索平台,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专栏,推出学习理论实践文章。实施全国关工委宣讲“万人计划”,统筹“五老”宣讲员队伍,组织“五老”宣讲团、报告团、关爱工作团深入基层,生动活泼、接地气地开展分众化、差异化、多样化的宣传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近青少年身边、走进青少年心里。
(二)强化价值引领
2.深入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工程”。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地红色资源,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化“新时代好少年”“读懂中国”“中华魂”等青少年实践活动,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青少年,从中汲取信仰力量,巩固信仰之基,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聚力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分工方案,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涵养个人品德。持续深入开展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总结推广“时间银行”的经验做法,礼遇志愿者。深化“大手拉小手”“老少共筑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发挥“五老”在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推进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远离不良网站,防止网络沉迷,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
4.加强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青少年党情国情、国防、国家形势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分层级创作推出青少年微课,开展正在进行的波澜壮阔伟大实践的宣传教育,增进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注重改进学风、推广新鲜经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在青少年中大力加强国防教育。
5.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中华大家园”关爱各族少年儿童夏令营,“民族团结代代传”主题教育,各民族青少年“手拉手”等实践活动, 促进各民族青少年增进感情,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
(三)加强典型引领
6.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完善先进典型培养、宣传和评选表彰机制,拓展社会化推荐渠道,推动关工委系统不同行业类型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发掘身边的“最美五老”“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事迹,以“最美夕阳红”“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系列活动为牵动,组织先进典型进社区进学校宣讲,将面对面交流与新媒体互动结合起来,激励更多青少年学习先进、奋斗成才。
四、深入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化“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组织动员“五老”在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作为,展现“五老”最美风采。
(一)助力乡村振兴
7.加快培育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深入实施“五老授渔计划”,开展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活动,依托农业、乡村振兴局、科协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帮扶和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工作。鼓励支持大学生、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及时便利的政策咨询、项目对接、技能培训等服务。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创优行动,激发青年创业勇气、创新锐气和创优志气。
8.推进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巩固拓展“五老”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成果,发挥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联合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农村科技示范基地规范化建设。加强与科研单位对接合作,发挥老农业科技专家作用,引导带动农村青年转变传统理念,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快速转化应用。探索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劳动教育、实训实践示范基地。
9.深化“五老下乡”活动。聚焦发挥退休老专家和干部服务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深度参与“银龄教师讲学计划”,组织动员更多有技术专长、经验丰富的老校长、老教师下乡回乡,助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参与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巩固拓展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流动课堂教育项目成果,加强对老少边穷地区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让更多青少年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深化“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10.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赋予的法定职责,总结推广“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经验做法,实施新一轮“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动员更多公检法司工作战线的“五老”担任法治副校长、校外法治辅导员,提高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覆盖率。面向青少年深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和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参与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化工作机制建设。建好用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青少年法治素养和依法自护能力。
11.开展失足青少年帮教工作。发挥“五老”关爱工作团优势,协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接受社区矫正、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的安置帮教工作,支持更多企业建立关爱帮教基地。加强与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共青团、妇联、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协商协作,建立覆盖完整、切实有效、主责清晰、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履行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做好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工作,帮助专门学校学生家庭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协同社会力量关心爱护教育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深化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明确各类群体工作重点,提供困难帮扶、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服务。大力开展青少年禁毒知识宣传活动。
(三)深化“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
12.大力弘扬优良家风。鼓励“五老”带头搞好家庭建设,涵养好家风,传承好家规。常态化开展好家庭好家风宣讲、巡讲活动,面向农村家庭重点开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活动,弘扬孝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抵制婚嫁陋习、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倡扬文明新风;面向城市家庭重点开展邻里互助、抵制餐饮浪费等文明健康活动。召开“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活动工作座谈会,培育100个“全国优秀五老工作室”,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编印出版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丛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家教家风资源,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力争到 2025年基本形成与青少年思想实际和认知规律相适应,方法上更具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加强好家教好家风建设的工作体系。
13.加强立德树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落实《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推动建立家庭教育工作联动机制。总结推广隔代家庭教育经验做法,实施家庭教育公开课公益行动,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家长学校、网络课堂作用,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由“五老”带头开展面向青少年及家长的家庭教育、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指导,参与做好贫困地区、特殊困境儿童群体家庭教育指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开发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制作线上线下服务产品,深化家庭亲子阅读等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儿童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14.推动家长学校建设。面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生育观、教育观,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借助社区内学校及社区内优秀老教师师资力量,完善“五老”教育人才资源库,鼓励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及教学能力,愿意服务青少年的“五老”广泛参与,提升社区“五老”师资运用及服务能力。宣传展示各类“互联网+家长学校”教育优秀项目。鼓励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15.提升家庭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家庭教育“五老”队伍建设,有效发挥“五老”作用,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常态化交流指导,提高服务技能水平,巩固发展一批指导家庭教育的“五老”骨干。设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课题,聚焦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家风培育等开展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及时推进成果转化,为家庭领域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四)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16.开展“结对关爱”帮扶活动。探索“结对关爱”多样化工作机制,推动帮扶活动向新领域新业态延伸。突出亲情关爱、强化家庭监护,提高儿童自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发动更多“五老”参与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结对关爱”,提供跟踪帮扶、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保护服务。突出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强化对困境儿童的思想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保护和服务工作。
17.充分发挥关爱阵地优势。研究总结“五老”帮扶青少年的成功经验,在全国关工委系统遴选推广100个具有引领性、标杆性的典型案例,加强工作引领指导。依托儿童之家、社区青少年活动室、农家书屋、复兴少年宫等36.7万个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阵地,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关爱与服务。用好党史馆、博物馆、陈列馆、档案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发挥网上关心下一代阵地优势,打造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关爱阵地平台。
18.常态化开展夏令营(冬令营)关爱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夏令营(冬令营)儿童关爱服务,加强对留守困境儿童心理、情感、行为和安全自护的指导服务,丰富儿童假日生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深入开展“中华大家园”“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夏令营项目,完善开展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工作机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民族地区青少年开展规模不等的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改革创新,推进关爱服务体系和关爱服务能力
贯彻落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守正创新,强化青少年关爱保护研究,加强网上关工委建设,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建设,推动青少年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强化青少年关爱保护研究
19.加强调查研究。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开展青少年心声“倾听”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成长发展状况调研,切实掌握青少年的所思、所想、所盼,推动青少年保护领域法规政策实施和重点问题解决。通过定期沟通交流、联合开展活动、提交建议提案等形式,反映青少年利益诉求。探索建立闲散青少年群体、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服刑在教青少年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联系管理、教育帮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化关爱工作体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20.建设关心下一代智库平台。探索建立与科研院所和学校及专家学者合作的工作机制,搭建常态化沟通互动平台,发挥好党委政府系统研究机构、社会智库和民间智库作用,组建一批有专业特长,又有奉献精神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研究人员队伍。出版《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系列图书。
21.不断深化理论研究。立足关心下一代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乡村振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工作领域,深入开展关心下一代基础性、政策性和应用性理论研究。召开理论研讨会,总结提炼推广实践中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经验。编印出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文集》《制度汇编》《实践成果汇编》,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搭建成果分享平台,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推动网上关工委创新建设
22.打造网上关心下一代工作阵地。推进“五老”数据库建设,建立“五老”志愿者线上注册制度,探索实施“五老”电子认证系统, 实现“五老”和关工委组织信息的网络管理, 依托信息库开发多种应用软件,更好地联系和服务“五老”。加强网上家长学校、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法律援助服务平台等阵地建设和维护。开发服务青少年APP、抖音号新媒体平台,提升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网上服务青少年功能,开展微观影、微展示活动,打造“互联网+关心下一代工作”网上品牌课程,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拓展到青少年聚集的网络空间,推动实现活动管理智能化,打造智慧关工委。
23.积极参与青少年网络保护。组建“五老”网宣队伍,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常态化做好网吧义务监督,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网上护苗行动”,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青少年沉迷网络进行预防和干预。对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服务信息,积极向网信、公安等部门举报,开展健康网络文化活动,营造青少年绿色网络成长空间。
(三)实施关心下一代品牌发展战略
24.大力培育工作品牌。巩固、深化、提升多年来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的关爱工作品牌内涵,开展品牌工作交流研讨,编印出版《全国关工委工作品牌汇编》,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深化“五老”网吧义务监督、校外辅导站、阳光驿站、农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等关爱品牌,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的关爱理念,培育和形成一批青少年喜闻乐见,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时代气息的关爱青少年工作品牌,以品牌创新带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25.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推动健全完善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制度机制,办好《中国火炬》杂志和各省区市关工委系统期刊杂志。建强用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站,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加大通讯员队伍培训力度,强化素质,提高做好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的本领。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五老”队伍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宣传报道“五老”服务青少年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发挥典型品牌的导向作用和标杆作用。推出贴近青少年特点、体现关工委特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书籍和节目内容,推动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推动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健康发展
26.加强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和基金管理。落实《慈善法》《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有效发挥好基金会、基金的补充作用,创新理念,拓宽慈善募捐渠道,推动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创新发展。强化对财务、公益项目、固定资产、专项基金以及信息公布的规范管理。探索尝试新型运作模式,向青少年助学助医公益项目倾斜,把关爱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到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中。
六、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建带关建,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升关工委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优化“五老”队伍,完善激励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27.坚持政治统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政治建设统领和服务关爱青少年各项工作,注重从政治上分析和把握关心下一代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28.坚持党建带关建。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工委工作建设,关建在“带”,目的在“建”,重点在“连”。完善县级关工委和乡(镇)、村(社区)等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有序推进在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组建关工委组织。总结推广在离退休党支部、老年大学建立关工委,在派出所建关爱工作站经验做法,推动在老同志集中的社会基层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关工委组织。加强办公室工作机构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关工委,深入开展“五好”关工委创建活动,力争到2025年“五好”关工委达标率达到80%。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29.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精心选配政治可靠、经验丰富、威望较高、身体健康、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担任同级关工委领导职务。利用地方党委政府换届等时机,及时把新退出领导岗位、年富力强、适应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要求的领导干部充实进关工委班子,优化关工委班子结构。注重优化基层关工委班子结构,动员大学生村官、社区干部和企业家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推广在关工委建立党组织的经验做法。
30.加强“五老”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关工委、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发挥“五老”队伍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的意见》要求,动员更多政治素质过硬、有一定专业特长的老同志参加关工委工作,壮大“五老”队伍。总结推广“四化型”(组合联谊化、管理社团化、运行项目化、服务专业化)关工委发展模式,强化“五老”队伍专业化、体系化建设。组织开展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加大先进事迹挖掘和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增强“五老”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加强对基层关工委和“五老”的关爱服务,对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关怀帮助,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进行探望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31.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建立分类、分层次的培训体系。依托党校、培训基地的优势,支持将关工委领导班子和关工委办公室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同级党政干部培训体系,鼓励关工委系统的先进典型人物上讲台,现身说教。推进优秀“五老”师资共享,建好用好各级“五老”师资库。探索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的网络培训有效方式,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实施“五老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力争到2025年中国关工委对各省区市关工委、副省级城市关工委领导班子和办公室干部培训一遍,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服务青少年的能力水平。
(三)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32.健全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发挥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配合和支持。总结提炼宣传各地在推动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中的经验做法,形成共同关爱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合力。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体制机制。各级关工委要充分认识“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在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抓好发展规划实施。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五年规划,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加强交流沟通,分享规划贯彻落实过程中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