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东村关工小组发挥“五老”关爱团作用
推进关工工作和助力文明村建设
逊克县“五老”关爱团事迹材料报道之四
几年来,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车陆乡卫东村在“五老”关爱团老人们的努力下,卫东村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及村里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11年村关小组常务组长王凤奎被评为市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在村“五老”关爱团老人们的关爱、帮助、资助下,村里孩子考上大专以上学校的学生75人,其中冯瑞到韩国留学,王莹、赵杨东获得博士学位,袁绍华、袁绍光等6名学生获得硕士学位。这些老人们认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就是让下一代成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践行者。
他们认为,孩子没有理想,不是政治文明,他们抓“两史”教育。“两史”教育是近几年村关工常务组长王凤奎带领村“五老”进校园、军营授课的主要内容。第一对青少年进行“两史”教育进校讲课。王凤奎带领“五老”平均每年2次对乡中、小学进行传统教育和“两史”教育,备课教案有好几本,授课内容丰富多彩,有车陆乡及卫东村的历史沿革、有车陆乡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真人真事、还有车陆乡各个时代的先锋模范人物事迹等等。第二为对青少年进行“两史”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卫东村“五老”关爱团开发了一处德育教育资源,就是车陆东山头日军侵华遗址。每年“六一”前夕,村关工小组常务组长王凤奎都组织全体“五老”人员和车陆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到车陆东山头日军侵华遗址进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三对青年军人进行爱国教育。为开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每年清明节“五老”关爱团的宣讲员都进车陆边防连,为部队战士讲解了日本侵略者在华暴行,讲东北抗联抗击日寇故事,鼓励战士“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第四为毕业生成才加油助力。每年暑假前夕,带领即将毕业的学生到车陆村东山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里有日本鬼子抓劳工修的炮台,用自己亲眼所见控诉日本侵略者欺压中国百姓、残害无辜百姓的滔天罪行,教育毕业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为建设强大的国家而奋斗。第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环境。为了全面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五老”关爱团建议村“两委”专门为少儿投入了1.5万元购置了健身器材。村图书馆常年为青少年借阅开放,在校生借书可以半年归还,其他人半月归还。为了激发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2012年王凤奎提出了为考上大专以上的学生每人发200元奖金的建议,得到村“两委”班子的一致通过。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刘兴宇同学荣获黑河市中学作文三等奖;李季伟同学先后五次获市、县“道德楷模”、“三好学生”称号;李畅同学获得国家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奖;徐景鑫同学曾获得全县小学数学组状元,还获得市级小学作文一等奖,
他们认为,孩子不懂关爱,不是精神文明,他们抓对青少年帮扶资助。关心一代工作的主体是“五老”人员。卫东村关工小组,发挥“五老”关爱团人员的各自优势,使关爱团的“五老”们各尽所能,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第一发挥技术专长的优势作用。关爱团中的老农业技术员赵昌全利用自己的技能,发挥自己技能专长作用,向青年农民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尤其是刚从校门出来的学生不会种地,他每年开春集中组织一次农业科普培训班。他每年在培训班开班前都要认真备课,组织讲稿,现在他的讲稿就有10多万字。他还经常到县里农业部门聘请专家给村里青年农民讲课。他从春天整地到秋天收获,每个环节都为青年农民进行详细指导。2014年,青年农民李建华、冯卫国每家都种50多垧地,种玉米在90%以上,他们都是第一次种,没有经验,赵昌全就去哈市引进优质廉价的“德美亚1号”玉米种,并从省神农公司批发了300吨化肥,为本村的青年农民引进了新品种和购置了化肥,为青年农民解决了困惑和忧虑。在卫东村他成了种植业示范户,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种粮大户达到20户,有6户青年贫困户脱贫。第二发挥职业专长的优势作用。关爱团的“五老”人员关宝祯和丛玉华是退休教师,他们利用自己的职业特长,发挥了职业特长的优势作用,做了大量的关工工作,得到村民和各级领导的认可和赞誉。丛玉华做了20多年的民办教师,跟孩子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根据自己的特长,办起了学前班。学前班正常下午5点放学,但在春秋农忙时,有的家长到晚上7点才从地地回来,她就毫无怨言地看护到7点,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关宝祯是卫东村小学教师,今年80岁的高龄了。他从教多年,兢兢业业。退休后,他一直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每年都从工资中拿出几百元钱捐资助学。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积极参与乡里的捐资助学活动,更关心着那些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他先后与乡关工委主任一起号召为6名考上大学的贫困生捐款,上到乡党委书记、乡长、下到90岁老人及学校的孩子,都被关老师的举动所感动,大家纷纷参与,共捐资1,8665.00元,他带头捐资1000.00元,圆了6个孩子的大学梦。6个孩子现已毕业,其中2名考入了国家公务员队伍;3人在全国500强企业中工作;一人像他一样,从事教育工作。关宝祯老人关工事迹在2015年《双阳红》第8期25页以《银丝护花花更红》的题目发表。第三发挥能力专长的优势作用。关爱团成员刘志文和关爱团成员刘玉发交际能力特别强,他俩发挥自己交际能力专长的作用,为本村小青年王亮亮安排了工作,解决王亮亮父母的后顾之忧。王亮亮父亲有病,修房子腿摔成重伤,母亲是残疾人,王亮亮毕业后在家天天玩电脑,老刘发现后认识到,这孩子长此下去就要毁掉。二位老刘商量给王亮亮安排工作,找个事干,两位老人经过多次努力,把他安排到庆安农机制造厂工作,月工资1500元,现在已经干三年了,工资2000多元了。卫东村关工小组要求“五老”关爱团人员每年每人都为青少年做一至二件实事,已经形成制度。第四发挥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作用。卫东村党支部、村委会、关工小组结合卫东村村情的实际,推出了“三心品牌”,即对老人要有孝心、对子女要有责任心、对自己的事业要有上进心。他们把“三心品牌”作为立村法定。他们把开展“三心品牌”创建活动,作为经常性活动常抓不懈。“五老”关爱团老人们常说绝不能让“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剧在卫东村上演。他们在“大手拉小手”的同时紧紧抓住老人的手,让老人健康快乐度过晚年。他们采取两点措施:精神慰藉。就是“五老”关爱团成员经常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家里看看,唠唠家常,争取下老人们对村里各项工作和青少年教育方面有什么要求和意见。生活体贴。办低保和救济贫困户老人优先。60岁以上老人过春节每人一袋大米外加500元红包。这个村通过开展“三心品牌”创建活动,形成了“村风正、家庭和、人心齐”的良好村风。关爱团的老人们,用关爱下一代的实际行动,感动他们,从而诠释了感恩的深刻内涵。
他们认为,村经济基础差,不是物质文明,他们助力村经济振兴。卫东村“五老”关爱团的老人们认识到:做什么事离不开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工作生活才有质量。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协助“两委”班子在去年种植结构调整上下了功夫,组织种粮大户种了730公顷玉米,获得了大丰收。在养殖业方面以牛、蜂、貂为主,达到了一人一只貂,一人一头牛,一户一箱蜂。他们还动员剩余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去年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达到217人,占全村人口的39%,这些人创收500多万元。现在卫东村在黑河市、县城买楼的40多户,家里有小车的30多户。
他们认为,村里环境脏乱差,不是生态文明,他们抓村容村貌。首先他从环境卫生整治入手,“五老”关爱团建议村“两委”班子,成立卫生专业队伍。“五老”关爱团建议村里配置了一台垃圾运输车,村里投入四万多元购买了一台装载机,每年清理边沟三次以上,保证路面洁净,村内垃圾无死角。村关工小组组长、关爱团团长王凤奎与村领导一起去县里找有关单位沟通,争取资金12万元,修缮了图书室、活动室、文体综合广场,并将全村所有房屋进行了立面粉刷。借助包扶单位的努力,有关单位投入安装路灯76盏,改变了晚上走路摸黑的历史。每年植树400棵以上,栽植花苗3500株,卫东村的花园曾让县摄影家协会十几名成员在此驻足,也曾在线宣传部门的期刊上露面。投入三万元建起篮球场。在原一套成人健身器材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套少儿体育健身器材。邻里和谐夜不闭户,家家窗明几净,门前实行三包遵守村规民约,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人人奉公守法无黄赌毒,无刑事犯罪,村民生活在风清气正的幸福环境之中。2017年11月卫东村光荣的加入了全国文明村的行列。
卫东村经过“五老”关爱团老人们协助“两委”班子,经过多年的齐心努力,获得了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文明村、国家级法治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关工委:辛广铭
电话:04564455892